武宁县:七旬农妇半生守山育出“花果山”二十万斤水梨滞销盼援手武宁县宣传片

大江网/大江新闻客户端讯(通讯员邵云龙)清晨五点的柳山脚下,山雾像层薄纱裹着梨树。云龙果园内,一个佝偻的身影在梨树间穿梭,只见75岁的诸葛晓仙腰间系着褪色的蓝布袋,细心地采摘着每一颗成熟的梨果,同时不忘剔除一些腐烂的果实,动作特别娴熟。这位浙江移民后裔,用近三十年光阴,将一片荒芜之地雕琢成了四季飘香的“花果山”。然而,此刻的她,却为二十万斤滞销的“柳山水梨”忧心忡忡,彻夜难眠。

从反对到坚守:她与荒山的半生羁绊

“当年他说要包下这荒山,我急得直掉眼泪。”诸葛晓仙回忆着1997年的情景。那时,丈夫邵忠忠提出要开荒山种果树,自己不同意,但丈夫却像着了魔般,天天往山上跑。看着丈夫在临时搭起的茅棚里啃冷饭团,她最终心软带着全家搬迁到这片荒山上。没有水,他们挖井挑水;没有电,他们点煤油灯照明;没有路,全家老小用锄头修出1公里沙石路。因长期劳作,儿子邵云龙患上强直性脊椎炎,但这重重困难并没有压垮这个家庭,日复一日的坚守竟让这片荒山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果园的协奏曲:双重身份揭露生态密码

如今,云龙果园已进步成为拥有五千多株果树、上千株名贵苗木的绿色王国。而这一切的背后,离不开诸葛晓仙的辛勤付出。她不仅是果园的管理者,更是养殖区的守护者。白天,她穿梭于梨树、桃树之间,为果实树修剪枝丫;傍晚,她又转场至养殖区,细心照料着数百羽散养的土鸡。“以前总觉得种养分家才顺理成章,现在看着鸡粪能当肥料,果树下的空地能养家禽,才懂啥叫循环农业。”诸葛晓仙指着正在啄食的土鸡说道。

“最美家庭”的秘诀:果园里的家文化

“我们不是啥‘果木大王’,就是靠双手吃饭的普通人。”诸葛晓仙摸着从树上摘下的梨,眼神温柔而坚定。夫妻俩在果园巡查到日暮,儿子带着病痛参与技术指导,这份坚守早已成了全家的默契。他们积极探索的“种植+养殖”生态模式,让一幅“果在枝头、禽在林下”的生态农景跃然眼前。这份用双手编织的生活图景,是对岁月最美好的诠释,让“最美家庭”的牌匾在堂屋熠熠生辉。

梨香里的愁绪:二十万斤甜蜜的“负担”

2025年的盛夏格外灼人,“柳山水梨”攒足了劲儿挂满枝头。持续干旱高温的突袭,让果实的成熟期提前到来,果实也因缺水普遍偏小,炎热的天气更是让梨子的保鲜成了难题,冻库里与枝头上的二十万斤优质梨面临着滞销难题。

“这些梨子都是纯天然的绿色水果,不能让它们就这样烂在树上!”诸葛晓仙蹲在梨树下,轻轻捡起一个烂掉的梨子,眼中闪烁着泪光。她的声音虽轻,却充满了对这片土地和果实的深情与不舍。

一份天然的馈赠,期待无论兄弟们的援手

如果无论兄弟们愿意品尝这份用半生心血浇灌的甘甜果实,或愿意为这份甜蜜的事业伸出援手,请联系云龙果园。无论兄弟们的每一份支持,都将让这份坚守与希望继续在山间生长、绽放。

联系电话:13426612358

果园地址: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新宁镇夏柳村柳山脚下

来源:大江网

赞 (0)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