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峡原文及翻译:细读郦道元的经典描写

在中国古代文人中,郦道元的《三峡》是对三峡地区独特魅力的深刻描绘。文章中生动展现了壮丽的天然风光,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。接下来,我们将通过对《三峡》的原文和翻译进行解析,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篇经典之作。

三峡的全貌

《三峡》的开篇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观。原文中提到:“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”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三峡两岸巍峨连绵的山峦,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。这里的“>略无阙处”意指长达700里的峡谷中没有任何开口,让人感受到大天然的伟大与神秘。翻译为:“在七百里三峡当中,两岸都是相连的山,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。”在这段文字中,郦道元不仅刻画了天然的景色,也传达了对天然的敬畏。

夏水与航行

接着,文章描述了夏季三峡的独特景象和航行的不易:“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绝。”这表现出夏天江水上涨,导致航行受阻的场景。这里的“沿溯阻绝”意味着上下游的船只无法通行。翻译为:“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,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,不能通航。”这段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夏季三峡的变化,也反映出天然环境的威力。

春冬之美

接下来的部分则描绘了三峡在春冬时节的另一幅画面:“春冬之时,则素湍绿潭,回清倒影。”这里的“素湍”指的是激流,描绘出水流的快速与清澈。翻译为:“在春、冬两个季节,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,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。”春冬的景色展现了另一种韵味,静谧而优雅,让人心旷神怡。

秋天的孤寂

文章最终,郦道元描绘了秋天的三峡:“常有高猿长啸,属引凄异。”这一句描绘了秋天的悲寥与孤寂的气氛。翻译为:“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,声音连接不断,凄惨悲凉。”这段文字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,使得三峡在心中不仅是秀丽的风景,更是充满了情感的寄托。

小编归纳一下:三峡的永恒魅力

郦道元的《三峡》原文及其翻译为我们提供了一扇观察三峡的窗户,让我们领略到这片土地的伟大与秀美。随着解读的深入,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天然的秀丽,还感受到了古人对山水的深刻思索与情感寄托。三峡,正因这种传奇色彩,成为了历代文人笔下的常客,也成为现代人向往的风景名胜。

通过对《三峡》的原文及翻译的分析,我们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这一经典文本的兴趣,激发更多人去探索和体验三峡的壮观和神秘。

赞 (0)
版权声明